1996年3月,河南省卢氏县的县委与县政府做出了一项特殊的决定:他们将一位普通老人的坟墓迁至县党校旁边的公墓,墓碑正面刻着简洁的五个字:“陈廷贤之墓”。表面上看,这似乎与任何普通墓碑无异,但细心一看,墓碑的正上方赫然镶嵌着一颗鲜艳的红色五角星。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位既未参军也未加入过党的普通老人,竟然被载入了卢氏县的党史馆。
这位曾经做过小商贩、当过货郎的老人,究竟为何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
事实上,陈廷贤的“特殊待遇”并非第一次。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的程子华,便曾多次派人前往陈廷贤的老家——山西晋城寻找他。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经过了六次的寻找,陈廷贤始终未曾现身。除了程子华,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也曾亲自派人找寻陈廷贤,但同样无果。
展开剩余83%那么,这位普通的老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使程子华、刘华清等开国元勋如此亲自出马寻找他,甚至让他成为军史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一切,都与红25军的长征经历息息相关。
红25军,堪称是长征史上最特殊的红军队伍之一。与红军的三大方面军不同,红25军的作战路线和三大方面军大相径庭,且在军队中也未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正是这支看似不起眼的队伍,创造了多个令人瞩目的历史奇迹。例如,红25军是四支参与长征的队伍中兵力最少的一支,出发时的兵力不足3000人。与此同时,红25军也是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队员大多数是早年在鄂豫皖根据地牺牲的红军烈士的遗孤。1932年,在红四方面军未能成功围剿国民党军队后,鄂豫皖根据地遭到了敌军的猛烈反击。烈士遗孤们抱着父辈的遗志,纷纷加入了红25军,这支队伍也因此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
尽管这支队伍大多是未成年战士,甚至许多士兵年仅十三四岁,但他们却在长征中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成就。红25军不仅率先到达了陕北苏区,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打前站,还成功打破了兵力日益壮大的困境。更令人震惊的是,红25军的兵力竟然在长征过程中不减反增,最终达到了4000余人。这一壮举,在当时几乎没有其他队伍能够做到。
然而,红25军的长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长征开始时兵力较少,且没有后勤支援和根据地支持,红25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国民党军队在长征路线上布下了重兵,尤其是在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红25军几乎每到一地,都会遭遇敌军的追击与阻截。为了生存,红25军不得不背水一战,不容有任何的失误。
幸运的是,红25军有着一支英勇且决断果敢的领导团队。1934年11月,红25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下,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经过平汉铁路、歇马岭和独树镇的激烈战斗,最终到达了河南卢氏县。这座位于伏牛山脉的县城与陕西接壤,正是红25军进入陕西的必经之路。1934年12月4日,红25军在当地地下党的协助下,经过详细的策划,准备从朱阳关一带进入陕西。
然而,红25军的计划却在此时遭遇了阻碍。国民党军队已经在朱阳关、五里川等地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准备迎接红军的到来。这一战略布局让蒋介石自信红25军必定会被包围。
此时,红25军面临的局面异常严峻:四面楚歌,后方敌军紧追不舍。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找一条绕开敌人重兵的隐蔽道路。这时,陈廷贤,那个曾在卢氏县做货郎的年轻人,成了红25军的救命稻草。
陈廷贤,1911年出生于山西晋城,年仅23岁。他家境贫寒,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年仅13岁便开始四处奔波做工,做过盐井工人,也曾走街串巷,做起了货郎。由于经常穿行于山西和河南之间,他对伏牛山脉的地形了如指掌。当他得知红25军的困境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为红军带路。
陈廷贤向红25军提供了一条小道,这条道路沿途经过香子坪、通河、大石河、文峪等地,几乎没有被敌人察觉。正是依靠陈廷贤提供的这条隐蔽小道,红25军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安全到达陕西商洛地区,并迅速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一壮举,堪称红25军长征史上的重大突破。
陈廷贤的帮助,使红25军避免了与敌军的直接对抗,从而减少了战斗损失。红25军的战士们深知,这条隐蔽道路的价值不可估量,甚至有可能决定整个长征的成败。在离开时,程子华和吴焕先等军首长特地给了陈廷贤200元大洋作为感谢,但陈廷贤拒绝了这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他不求回报,只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份对红军的崇敬。
然而,陈廷贤的英勇行为并未得到当时国民党的宽容。他在为红军带路后,被国民党的民团抓捕,并遭受了长达三天三夜的酷刑折磨,但他始终未曾透露半句红军的秘密。最后,因没有证据,国民党不得不将他释放。
解放后,陈廷贤在卢氏县定居,并开始为当地的食品公司工作。虽然他并没有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但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过着朴素而坚韧的生活。直到1993年,陈廷贤才被正式认定为红25军的功臣,并被载入历史。
正是陈廷贤无私的帮助和勇敢的决策,使得红25军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完成了长征中的这一关键一环。而对于这一切,红25军的将士们一直铭记在心,直到今天,陈廷贤仍然被视为红25军的英雄人物。
发布于:天津市